第(2/3)页 贝尔蒂埃元帅迟疑了一下,他有点想劝拿破仑,这奥斯曼人承诺的粮食可还没运来,不要如此铺张。 可转念一想,强攻图尔恰一个月伤亡数千人,食物也是限量供给,到了圣诞节还不想办法给点好处,军队的士气那就真拉不起来了。 于是贝尔蒂埃点点头下去执行命令,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在图尔恰城中,莫公泽的日子也不好过,补给很是紧张。 他撤退到城里差不多有五万人,桂涵率领的西路军两万多人也在入海口的岛上潜伏着。 七万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个小数目,以黑海的恶劣海上条件,靠蒸汽机船运输是供应不上的。 更严重的是,作为主要粮食供应方的辽藩快顶不住了。 高凉州(高加索地区)本来就不是什么产粮区,虽然有位于传统波斯范围海南平原(里海南岸平原)的粮食可以征收。 但高凉州的交通很不方便,粮食从海南平原运到黑海东岸的巴西郡(巴统),十成中就只剩下了三成多一点。 逼不得已的莫公泽也在图尔恰开始进行粮食配给制,连他这大王每天吃多少东西都是计算好了的,多一点都不行。 不过三藩军的士气可比法军高得多,一来因为大家都看清楚了,此战打赢后,莫公泽在原本已经给掌握大匈牙利王国的情况下,还能拥有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比萨拉比亚甚至是保加利亚。 这么大的地盘,三藩军却只有几万人,甚至这几万人都不会全部来享受这些好处。 其中很多在神州赤县是有前途的,他们的未来是皇帝和朝廷负责的。 那么这样算下来,在座的只要愿意留在这边,未来的富贵是看得见的。 而莫公泽也很擅长虚空画饼稳住士气,毕竟他都吃了那么多虚无大饼了,再傻也能学会现学现卖。 于是莫公泽在图尔恰大肆封官许愿,甚至告诉三藩军的官兵,他已经上书皇帝,请求将在布加勒斯特撤退时为大军断后的夏藩中卫指挥使白凤山追赠为公爵。 并且会把现今保加尔人的城市索菲亚,封给白凤山的长子。 与白凤山一同牺牲的官兵,各个都有封赏。 索菲亚城可是好地方,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阡陌纵横,物产丰富,放到神州赤县这样的本土,那也是一个富裕大县。 士气一下就被拉起来了,三藩军在图尔恰城及城外炮台上啃着黑面包,吃着各种豆子和半生不熟的鱼,仍然意志坚定,作战勇猛。 转眼来到1814年1月,拿破仑收到了一个让他肝胆欲裂的消息,奥斯曼军队竟然开始撤离。 虽然图尔恰城摆不开,奥斯曼军队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可是奥斯曼统帅,法纳尔人中的婆罗门,奥斯曼摩尔达维亚亲王斯卡拉特.卡利马奇答应的粮食还没给呢。 拿破仑彻底急了,法军刚庆祝了圣诞节,粮食所剩无几,就等着奥斯曼的米下锅呢,你敢这时候跑路,那老子就要你的命。 于是,图尔恰山上的三藩军就看见了让他们十分不解的一幕,拿破仑出动青年近卫军骑兵,一个突袭就冲入了毫无防备的奥斯曼帝国统帅大本营。 同时四个法兰西军,分别堵住了一部分奥斯曼军队的军营,限制他们走出军营。 很快,法军就完成了对奥斯曼军队统帅部的控制,但拿破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原来奥斯曼摩尔达维亚亲王斯卡拉特.卡利马奇之所以想要秘密撤离,是因为大虞有陆军上将,左将军罗思举率领的第二批远征军,已经开始行动了。 去年,也就是1813年的9月,罗思举率远征军两万,阿里帕夏的埃及军队四万跨过西奈半岛,发起了对地中海东岸的进攻。 罗思举兵分两路,一路由他自己率领,于10月攻陷了只有几千居民,但宗教地位非常高的耶路撒冷。 随后转向东北,攻陷了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开始衰落,但地理位置依旧很重要的安曼城,然后再转向北,控制了戈兰高地,保证大军的水源。 另一路由陆军中将杨遇春率领,贴着海边直接向北突击,9月底拿下了贝鲁特城,10月上旬拿下了更北边的霍姆斯。 随后杨遇春掉头南下与占领戈兰高地的罗思举会师,猛攻大马士革。 11月中旬,抵抗了一个月的奥斯曼叙利亚总督(大马士革埃亚莱特)开城投降,大马士革陷落。 大虞远征军帮助阿里帕夏实现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同时控制了埃及和叙利亚。 这给了奥斯曼帝国上下极大震动,本来伊斯坦布尔就有些控制不住阿里帕夏,但还可以遮掩,现在直接把矛盾都给摆到台面上了。 更可怕的是,奥斯曼帝国收到可靠情报,赛里斯人的陆军是由舰队护送在红海登陆的,那么表示最多还有两个月,还会有一支赛里斯舰队绕过非洲之后出现在地中海。 因此奥斯曼帝国唯一的机会,就是赛里斯舰队到达地中海之前,派出大军攻克开罗。 迫使埃及的阿里帕夏放弃跟赛里斯帝国的合作,使赛里斯帝国失去在奥斯曼领土上的盟友后,再向赛里斯帝国皇帝求和,大不了摩尔达维亚不要了,再多赔点钱。 “亲王,留下你们三成的粮食,我不希望我们两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还要爆发冲突。”拿破仑亲自赶过来谈判,现在什么都没有粮食重要。 斯卡拉特.卡利马奇亲王脸色灰白,他看着拿破仑有些艰难的说道:“皇帝陛下,如果我把三成的粮食给了你,那我的军队就要饿肚子了。” “你不会饿肚子的! 你们这些法纳尔贵族在存续了上千年,拜占庭帝国安杰洛斯王朝和特拉布宗王朝的直系后裔都是你们中的一员,你们会饿肚子?” 拿破仑愤怒的看着卡利马奇亲王,眼神中尽是嘲弄和讽刺。 其实在奥斯曼帝国灭亡东罗马之后,东罗马人并没有消失,反而融入了奥斯曼帝国,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和权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