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就在2月末,《燕京文艺》上一期多了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给了《人民文学》紧迫感。 起初只是《燕京文艺》的销售数量增多,和《人民文学》的体量相比,依旧有着差距。 到了3月中旬,他们不得不重视了。 随着施怀仁授意手下诋毁《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大家对《燕京文艺》更加感兴趣了。 好嘛! 都到了3月十六七号了,《燕京文艺》加印三万册,仍然很快销售一空。 他们有压力。 主编张广年正筹备做协恢复的工作,百忙之中还不忘特地叮嘱大家,认真审核稿子,可以适当‘放宽’条件。 崔导怡曾经发掘出《班主任》,自觉责任重大。 抱着知己知彼的态度,今天《燕京文艺》发刊,他就要人专门买了一本。 不看不知道,一看压力更大了,想着找同事阎刚分担分担。 独抗压不如众抗压! 刘新武? 阎刚霍然抬头,来了兴致:“我看看。” 《森林里来的孩子》? 看完林爱民的新小说,他喃喃自语:“用音乐来抚平受伤的心灵,启迪蒙昧的灵魂,林爱民是在探索救赎之路啊!” “可惜了!” 阎刚叹口气。 他不止是《人民文学》的编辑,还写过散文、杂文等,但最擅长的是文学评论。 看了《森林里来的孩子》,阎刚才思泉涌,有想评价的冲动。 可是…… 替《燕京文艺》涨声望,会影响《人民文学》吧? 嗯?! 目光无意识扫到小说后面,竟然还有一篇林爱民的自我评述:《一千人心中》 【感谢大家对《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喜爱,读者是我心中最看重的人】 【与此同时,我内心深处涌起的不是高兴和兴奋,而是惶恐】 [影响大就意味着会有不同的声音] 【我个文学创作者,只想讲个故事】 【你感慨存妮的不幸,你为荒妹的反抗感动,你叹息菱花的退缩,甚至你觉得不该写这个故事,都是你的自由】 【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存妮、荒妹、菱花,也有一千种感悟】 【不奢求你认同我,毕竟人和人的经历不同】 【但你要对我的小说盖棺定论,我要说你还不够格】 【反思过去,坚持正确的,摒弃错误的,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 厉害了! 自认文学评论写得还行,阎刚看了林爱民的论述,暗暗咋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