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日本国-《史册》
第(2/3)页 中日贸易
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截至2003年,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次于东盟、欧盟、美国)。据日方统计,自2007年开始,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
2020年中日贸易总额3175.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1426.6亿美元,进口额1748.7亿美元。
对外投资
日本是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均大幅高于外国直接投资进入的流量和存量。202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2019年的2267亿美元降至1157亿美元。
日本对华投资
日本是中国重要的外国投资来源地之一。 2020年日本对华实际投资到位金额33.7亿美元,同比减少9.3%,zhan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2.3%。至2020年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53633个,实际到位金额1190.7亿美元,zhan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5.1%,在中国利用外资国别(地区)存量中排名第一。主要投资领域是制造业,近年金融保险、零售等非制造业领域对华投资项目也逐渐增多。
外来投资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外国投资流量660亿美元,前五大来源地分别是英国(305亿美元,下同)、美国(211亿美元)、新加坡(72亿美元)、瑞士(51亿美元)和中国(13.5亿美元)。
中国对日投资
中国对日本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但近年呈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对日直接投资流量4.87亿美元。至2020年末,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存量41.97亿美元。中企对日投资分布在贸易、金融、零售、物流、餐饮、航空等领域。部分中资企业对日投资额和在日分支情况。
外汇管理
据日本《外汇及外国贸易法》等法律规定,任何公司或个人均可自由交易外汇,每月交易外汇超过100万日元时,下个月15日之前有义务向日本央行报告其用途和去向。如不报告或伪造证据,将受到半年拘役或50万日元罚款。向境外支付超过10万日元时,需本人确认书。外国人携带超100万日元现金或等价债券等、1公斤以上纯度为90%以上的黄金进入日本,须提前申报。
外资企业须在日本当地完成工商登记,方可开设企业银行账户,开设账户需准备履历事项全部证明书、公司印章证明书、办理人员身份证明、公司规划书等有关材料,各银行所需材料视情不同。开设账户时,应向银行明确提出开办外汇帐户功能。
文化
语言
日本宪法并未规定法定语言,所以日语并非官方语言。实际上日语是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实际上的官方语言。
在日本,大部分日本人和在日外国人都通日语,现行的公用语言称为标准语(ひょうじゅんご)或共通语(きょうつうご),以江户山手地区(今东京中心一带)的中流阶层方言为基础。在17世纪前,京都作为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当地的语言曾经是日本的标准语言。但是自从德川幕府统治日本后,江户(即今天的东京)的语言便成为日本的标准语。
语法
在语言的基本结构方面,典型的日语句子遵从主语—宾语—动词的模式。例如,Taroga ringo o tabeta的字面意思是“太郎苹果吃了。”日本人常常会省去主语或宾语—甚至将二者都省去—当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句子的上下文来理解时,即当说话人或作者确信诉诸的对象已经了解所述情境的某些信息时。在此情况下,上述句子可能会变成:ringo o tabeta(“吃了苹果 ”),或者干 脆就是 tabeta(“吃了”)。日语的动词变化不表明人称或数。在现代日语中,词典中的所有动词均以元音u结尾。
书面日语
中国人使用字符或表意文字书写每个汉字,而日本人却发明了两种独立的语音符号,称作“假名(kana)”,与汉字结合起来使用。汉字在日语中称为kanji,实际上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象征着某件事或某种意思。一个汉字(kanji)有一种以上的发音属于正常现象。在日本,人们使用汉字书写由汉语演变的文字以及本国的日语文字。
日语构成音节的假名符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假名(hiragana)”,过去主要为妇女所使用。平假名由48个字符组成,用于书写日本本国的文字、助词及动词后缀,并且常被用来书写汉语的外来语,而这些外来语是不能使用经正式批准的通用字符进行书写的。另一种“假名(kana)”符号是“片假名(katakana)”,也由48个字符组成,主要用于书写汉语以外的外来语,用于强调、拟声及动植物的学名。这两种“假名(kana)”与其所借用的完全形式的原始汉字相比都更加容易书写。
虽然较为完整的日语词典收录了多达50000个汉字的定义,但目前所使用的数目却要少得多。1946年,文部省确定通用和正式使用的汉字为1850个,包括在小学和初中教授的996个汉字。该汉字表于2010年被类似的用词表所取代,字数稍有扩充,为2136个。报纸以外的其他出版物则不受此汉字表的限制,然而,许多读者所知道的日语词义要比他们在公立中小学的标准课程中所学到的多得多。
日语习惯上按竖行进行书写和排版,并从上至下进行阅读。从书页的右侧开始起行,因此,翻看一般书籍时,通常就像从背面打开西语书籍一样。但专业类(科学和技术类)的书籍和期刊则例外,它们以横行排版,从左到右进行阅读。如今,书籍排版存在着以横行排版的倾向。这些出版物的翻阅方式与其西文读物相同。
姓名
日本人的名字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姓在前,名在后(英文报纸和英文杂志刊登日本人名字时按照西方惯例,但建议姓氏在先)。当对别人说话时,一般会在对方姓氏后加“san”—相当于先生、夫人(或女士)。后缀chan也常加在孩子及密友的名字後面。其他称谓(如“sensei(先生)”表示“老师”或“医生”)也作为后缀接在姓氏的后面。日本人所选用的名字及其汉字注重吉祥和幸福的寓意,希望能够借此给孩子带来好运。
2017年截止,经政府审定可以用于婴儿起名的汉字共有2999个。
宗教
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52.3%和42.2%。
日本宗教的历史是各宗教传统之间相互影响的漫长过程。在欧洲,由于基督教的盛行,压制了其他宗教的发展。与欧洲相反,从日本建国初期直至现代,日本本土的神道始终都是日本人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佛教于6世纪传入日本起,神道和佛教即开始相互影响,这是日本宗教的显著特征。这种交互影响的最为明显的例证便是“本地垂迹”(honji suijaku)说,按照这一理论,神道的神(kami)乃是佛教诸神的化身。
儒教和道教是日本宗教中的另外两个“进口宗教”,一千多年来,他们在日本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日本国的形成时期(公元6– 9世纪)以及后来的江户时期(1603年~867年),儒教的教义对日本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哲学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儒教相比,道教在日本的影响就比较难以追根溯源,人们仅可在中国历法的使用和一些流行的信仰当中寻觅到道教影响的踪迹,如算命和卜卦等。
民风
称呼:称呼日本人时,可称之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后加上一个“君”字,将其尊称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况下,称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打招呼:日本人的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来表示的,其来自于唐朝文化。站着的时候,双脚合拢、直立,弯腰低头。从一般性行礼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根据礼节轻重程度的不同,低头的角度是各种各样的。在铺着“たたみ”(榻榻米)的房间里,必须要坐着行礼。
习俗
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茶道也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现代,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日本国内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表演。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17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起源于中国。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相扑比赛极为相似。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相扑手一旦达到了横纲,几乎就可以说是站在了日本相扑界的顶点,将拥有终身至高无上的荣耀。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和服是仿照中国隋唐服式和吴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和“唐日本和服衣”,和服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日本人已经接受了这个称谓,但是很多卖和服的商店,还是写着“吴服”。8世纪至9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以后虽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中国汉服的很多特色。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
柔道在全世界有广泛声誉。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击、而是一种利用对方的力量的护身之术,柔道家的级别用腰带的颜色(初级:白、高级:黑)来表示。柔道是中国拳术的发展,源出少林之门。明末,中国的一位武林高手陈元赞将中国的传统武术传到扶桑(今日本),成为现代风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剑道是指从武士重要武艺剑术中派生而出的日本击剑运动。比赛者按照严格的规则,身着专用防护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对方的头、躯体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斗术和中国传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合气道是日本一种以巧制胜的武术。
饮食
一般西方人的观念是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锅或样子古怪的寿司,而很多游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尝新鲜的鱼及肉质鲜嫩的炸虾,日本的主菜是鱼。“生鱼片”、“寿司”则是唐代时由中国传入日本,经过日本人改良,在日本很受欢迎的一种食物,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比烹煮方式更能减少鱼肉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日本人烹煮鱼类的方法多为低温煮熟、清蒸等,并且选用的鱼类都是健康的海鱼。
饮食习惯
日本的冷面是放在竹制盘上,用筷子夹起一口的数量放在冷汤里进食。
有些餐馆没有附上汤匙,日本人习惯拿起来喝汤。
酒水类
啤酒:日本人最喜欢喝啤酒,无论是生啤酒或是瓶装的都受欢迎。在夏天,部分百货公司更设有露天啤酒馆,吸引大量游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热喝或冷喝,无论哪一种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过量而醉。
威士忌:日本人喜爱喝威士忌加冰(Mizuwari)。
餐酒:在西餐厅内都有日本自己进口的餐酒。在中国餐馆里,亦有绍兴酒供应。
烧酒:这种酒是用番薯、大麦、蔗糖等材料制成,经过滤后的酒精,与伏特加有些类似。
文学
日本的文学作品是东方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日本文学自8世纪初创之日起,便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19世纪中叶之前,这种影响主要来源于中国文化;而在这之后,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占主导地位。
早期和平安时代的文学
从公元600年起,日本先后向中国的隋朝(581年— 618年)和唐朝(618年—907年)派遣使节, 这成为日本将中国的文化、科技和行政管理方法全面引入日本的主要方式。《古事记》(记录古代事件的史书,成书于712年)和《日本书纪》(日本的编年史,成书于720年)是在朝廷的授意和支持下编写的,其目的在于证明国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前者采用中日混合文字写成,后者使用的则是古汉语。
日本第一部重要的诗集是《万叶集》,是用汉字写成的。诗集中的早期诗歌以直接抒发强烈感情为特征;而后期的诗歌则开始注重修辞和细腻的表现手法,这种风格对后来的宫廷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