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立陶宛共和国-《史册》


    第(3/3)页

    天文方面,用于天文观测的维尔纽斯侧光系统(英语:Vilnius photometric system)为立陶宛天文学家维陶塔斯·斯特莱济斯(英语:Vytautas Straižys)于1963年开发。立陶宛已成功发射了LitSat-1(英语:LitSat-1)、LituanicaSAT-1(英语:LituanicaSAT-1)与LituanicaSAT-2(英语:LituanicaSAT-2)等三个人造卫星,目前为欧洲空间局的合作国家,2018年成为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准会员。苏联太空人里曼塔斯·斯坦科维丘斯(英语:Rimantas Antanas Stankevičius)是迄今唯一一位成为太空人的立陶宛人。

    2008年立陶宛启动科技谷计划,致力于提升科学研究的设备并鼓励产学合作,共建立了五个研发科技谷,分别为海洋科技、农林与生质能源、激光与半导体、生物医学、化学与药学。

    医疗

    2019年立陶宛的平均寿命为76岁(男性71.2岁、女性80.4岁) ,婴儿死亡率为2.99/千人 。国内的高自杀率(英语:Suicide in Lithuania)是一社会议题,1990年代自杀率大幅上升,后来虽逐年下降,但仍是欧盟国家中自杀率位居前列者,2019年自杀率为20.2/10万人,自杀现象可能与社会转型、经济危机、酗酒、社会包容与霸凌有关。

    立陶宛税制(英语:Taxation in Lithuania)中包含强制的医疗保险(Privalomasis sveikatos draudimas,PSD),涵盖了包括急诊等大多数的医疗费用(但不包括牙科、门诊药与部分医疗产品的费用),且未纳保者亦可使用免费急诊服务。2000年起立陶宛多数的医疗院所为非营利机构,除卫生部经营的数间医院以外,也有许多私立医院提供自费门诊服务,医疗费用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较为低廉。2009年统计全国有12,191名医师(36.14名医师/十万人)。2018年衡量欧洲各国医疗品质的欧洲健康消费指数(英语:Euro Health Consumer Index)中,立陶宛在35个国家中排名第28名。

    一项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表明,2019年冠状病毒病疫情导致了立陶宛男性预期寿命降低了1.7岁(在研究的29个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2.2岁),女性则降低了1.3岁。

    体育

    篮球是立陶宛最受欢迎的运动,2021年立陶宛国家男子篮球队的国际篮球总会世界排名为第8名,作为一支欧洲劲旅,曾经三次获得欧洲篮球锦标赛冠军(1937年(英语:EuroBasket 1937)、1939年(英语:EuroBasket 1939)与2003年(英语:EuroBasket 2003)),三度获得奥运会男篮比赛铜牌(1992年、1996年与2000年)。立陶宛男篮秉承了传统的欧洲实用派打法,以整体打法为特点。篮球赛在立陶宛国内很受关注,2014年全国有近76%人口收看世界杯篮球赛的电视转播。立陶宛也出过多名NBA球星,包括已退役的阿维达斯·萨博尼斯、萨鲁纳斯·马修利奥尼斯(英语:Šarūnas Marčiulionis)、阿维达斯·马齐奥斯卡斯(英语:Arvydas Macijauskas)、利纳斯·克莱扎与达柳斯·桑盖拉等,以及现役球员约纳斯·瓦兰丘纳斯和多曼塔斯·萨博尼斯。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前主教练尤纳斯·卡兹劳斯卡斯也是立陶宛人。

    立陶宛在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共获得25面奖牌,包括6面金牌(田径、现代五项、射击与游泳等项目),其中铁饼选手维尔吉利尤斯·阿莱克纳曾于2000年悉尼奥运与2004年雅典奥运两度获得金牌,又于2008年北京奥运获得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中年仅15岁的游泳选手鲁塔·美露泰夺下女子100米蛙式的金牌。

    参加冬季运动的立陶宛运动员则较少,但国内逐渐建立了溜冰场、滑雪场等场馆,如2011年建成的雪竞技场(英语:Snow Arena)为波罗的海地区的第一座室内滑雪场。2018年立陶宛男子冰球队(英语:Lithuania men's national ice hockey team)在世界冰球锦标赛第一级(英语:2018 IIHF World Championship Division I)B组的六队中获第一名。

    2021年9月立陶宛主办了2021年国际足联室内五人足球世界杯,为该国首次主办国际足联竞赛。

    立蒂尼斯(英语:Ritinis)是立陶宛的一种传统球类运动,球员试图将球扔到对手后方得分,并持棒阻挡对手掷球进攻。立斯蒂内斯(英语:Ristynės)则是种立陶宛传统的摔跤运动。

    媒体

    立陶宛主要报刊有:《立陶宛晨报》(全国第一大报)、《共和国报》、《立陶宛回声报》(均为立文和俄文两种)、《晚间消息报》、《商业新闻》、《考纳斯日报》、《西部快报》、《人物杂志》等。

    主要通讯社有:国家通讯社─立陶宛通讯社(ELTA);波罗的海通讯社(BNS)等,均为私营通讯社。

    主要电视台有:立陶宛电视台为国家电视台、自由独立频道、波罗的海电视台(每天转播美国CNN新闻节目)、维尔纽斯电视台、“TV-3”电视台、“TV-4”电视台、考纳斯电视台等。

    主要电台有:国家电台──立陶宛电台(每天用立、俄、波、英等语言播出节目)、“M-1”电台、“中央电台”(转播meiguozhiyin欧洲台节目)、俄语电台“俄罗斯广播”、“自由之波”电台及波兰语电台“ZNAD WILII”等。

    2008年立陶宛定期出版500余种期刊杂志,年发行总量7000万份,报纸300多种,发行量2.58亿份。

    人民生活

    2007年初,立全国住宅面积814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1平方米,城市居民22.9平方米,农村居民26.3平方米。全国共有医院174所,病床27114张,医生13510人,每万名居民拥有病床80.1张和医生39.9人。截至2007年初,立共有固定电话79.24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471.82万,家庭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42%和40.3%。

    截至2008年底,立居民月工资2174立特(约630欧元),比2007年同比增长20.6%,税后实际收入1667.2立特,增长23.3%,平均养老金770立特(约223欧元),增长29.4%。2008年全年平均失业率为5.8%。2008年底,立登记注册的失业人口9.43万人。

    外交:

    外交政策

    2004年3月29日,立陶宛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致力于北约和欧盟的进一步扩大,奉行积极的对外政策,重视睦邻友好合作,努力扩大在本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同时,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已先后加入6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积极发展与乌克兰、摩尔多瓦、外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国家的关系,支持其加入欧盟和北约。2007年1月1日,立正式成为申根协议成员国。截至2008年,立建交国总数为151个。

    对外关系:

    同欧盟关系

    2009年12月31日,根据立陶宛与欧盟签署的协议,立陶宛境内的伊格纳利纳核电站正式关闭。

    2013年7月1日,立陶宛政府1日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正式接替爱尔兰开始担任欧盟轮值zhuxi国。立陶宛总理布特克维丘斯、立政府官员以及外国驻立使节等出席升旗仪式。

    据立通社报道,布特克维丘斯在升旗仪式上表示,在担任欧盟轮值zhuxi国期间,立陶宛在加快实施关于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协议方面具有雄心勃勃的计划。此外,立陶宛还将致力于解决能源问题,争取在2014年建成欧盟内部能源市场,增加泛欧能源基础设施投入,推动“东部伙伴关系”计划。

    根据日程,立陶宛担任欧盟轮值zhuxi国正式启动仪式将于3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届时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将向欧洲议会介绍立陶宛担任轮值zhuxi国期间的工作重点并回答欧洲议员提问。在担任欧盟轮值zhuxi国期间,立陶宛将在布鲁塞尔等地举办近3000场活动和会议,在立陶宛举办180场活动,包括16场部长级会议。

    立陶宛是波罗的海地区第一个担任欧盟轮值zhuxi国的国家。2014年1月1日,希腊接替立陶宛,担任了下一任欧盟轮值zhuxi国。

    同美国关系

    1991年9月6日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立陶宛独立以来,一直与美保持密切关系,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基本支持美方立场,积极参与美领导的军事行动。美政界人士多次高度评价立在国际反恐行动中的作用,称立是可信赖的伙伴。2008年立美双边关系发展顺利。2013年8月,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总统集体访美,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并就加强战略合作、能源安全合作、网络信息安全以及跨大西洋经贸合作交换意见。

    同俄罗斯关系

    立俄1991年10月9日建交。立重视发展与俄关系,特别强调发展与俄加里宁格勒州的互利合作。同时,立方积极推动欧盟在能源问题等对俄政策上采取统一立场,以保证各成员国的利益。南奥塞梯冲突爆发后,立指责俄单方面挑起对格鲁吉亚的战争,强调俄没有履行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国际义务,推动欧盟和北约对俄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立俄关系趋于冷淡。两国还在能源供应、对前苏联时期有关历史问题的评价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2021年12月16日,塔斯社报道称,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立陶宛拟对白俄罗斯进行制裁发表评论称,立陶宛拟禁止白俄罗斯货物过境,俄罗斯不会无视,将作出回应,莫斯科敦促立陶宛不要走破坏经济关系的道路。

    2022年3月8日,立陶宛中央选举委员会(VRK)在未能获得足够的选票,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代表从欧洲选举官员协会(ACEEEO)驱逐后,立陶宛方面决定退出该国际组织。

    2022年4月4日,立陶宛宣布降低与俄外交关系级别,召回立陶宛驻俄大使,并宣布从维尔纽斯驱逐俄罗斯大使。

    2022年9月13日,俄罗斯旅行社协会称,九个欧盟国家已停止接受俄罗斯人签发旅游签证的文件,其中包括立陶宛 。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9日起,立陶宛等4个与俄罗斯接壤的欧盟国家停止向俄罗斯公民发放申根签证,并禁止持有申根签证的俄罗斯公民入境。

    2022年10月3日,据俄新社报道,立陶宛宣布驱逐俄罗斯驻立陶宛临时代办谢尔盖·里亚博科。

    同邻国关系

    立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在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传统联系,三国之间除设有guojiayuanshou、政府首脑及部长级定期会晤机制外,还建立了波罗的海大会、波海地区国家经济论坛、三国首都会议机制等。三国各层次交往十分频繁.

    同中国关系

    1991年9月14日中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同国际组织的关系

    支持联合国尽快进行改革,认为联合国应通过改革增加工作透明度、职业化和效率,加强安理会的权威。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在伊拉克、阿富汗、可所谓等热点地区派驻士兵或民事警察,2005年起负责领导多国维和部队在阿富汗进行重建工作。

    旅游

    市内值得游览的地方包括St. Anne教堂、Gates of Dawn、圣三一堂、Basilian、圣安娜(St. Anne)教堂修道院、Vilnius大学、Vilnius座堂、Gediminas塔、十字架山等。

    最令人难忘的是十字架山(Hillof Crosses)。十字架山是一个非常细的山头,上面插了上万个型型式式的十字架,每一个十字架背后都印证了立陶宛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立陶宛开国以来的战争及革命都一一完整地保留在这些十字架上。

    圣安娜(St. Anne)教堂,位于维斯杜拉河坡最高、华沙最美的克拉科夫斯基普热德梅济(Crakowskie Przedmiescie),由圣安娜公主(Mazowsze Duches Anne)和她的儿子博莱斯瓦夫四世,1454年为贝纳迪(Bernardine)教派的教士而建,1515年及1657年教堂曾遭回禄之灾,仅剩现在所见的哥德式圣坛(Chancel)部分为最早的建筑。最值得参观的是教堂内部一律金碧辉煌的巴洛克式设计及陈设,满布着一七四○年代的名家绘画、天花板下垂的水晶灯、反射在包着金箔的雕刻及圣像,照得整个教堂光辉灿烂。

    在圣安娜教堂旁竖有1683年完成的巴索玛丽圣母像(Blessed Virgin Mary of Passau),这也是在波兰大动乱中未被波及的塑迹,塑像双手抱着圣婴,慈辉流露,令人感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