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古巴共和国-《史册》
第(1/3)页 古巴共和国(西班牙语: La República de Cuba,英语:The Republic of Cuba),简称古巴,国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好地方”,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岛国,哈瓦那是古巴的经济、政治中心和首都。古巴岛是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古巴岛酷似鳄鱼,又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古巴总面积109884平方千米,人口1118.2万(2021年),全国划分为15个省和1个特区(青年岛特区)。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航海发现古巴岛。1510年,西班牙远征军征服古巴并进行殖民统治。1868年和1895年先后爆发两次古巴独立战争。1898年,美西战争后,被美国占领。1902年,美扶植成立“古巴共和国”。次年美国强租两处海军基地。1933年,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ducaizhengquan上台。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统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古巴是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是世界贸易组织、不结盟运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美一体化协会、加勒比国家联盟、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成员。医疗服务和旅游是古巴主要的创汇行业,制糖业、旅游和镍出口是重要经济支柱,古巴是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饥饿的国家。2019年古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31亿美元,同比下降0.22%。2020年,古巴GDP为506.98亿古巴比索。
基本信息:
中文名:古巴共和国
国家领袖: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贝穆德斯(国家zhuxi)、曼努埃尔·马雷罗·克鲁斯(Manuel Marrero Cruz,总理)
外文名:西班牙语: La República de Cuba,英语:The Republic of Cuba
人口数量:1108.3万(2023年)
简称:古巴
人口密度:106.4 人/平方公里(2020年)
所属洲:北美洲
主要民族:白人、黑人、混血人种
首都:哈瓦那
主要宗教:天主教
主要城市:圣地亚哥,圣克拉拉,卡玛圭
国土面积:109884平方公里
国庆日:1959年1月1日
水域率:忽略不计
国歌:《巴亚莫之歌》
GDP总计:1073.52亿美元(2020年)
国家代码:CUB
人均GDP:9499美元(2020年)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
国际电话区号:+53
货币:古巴比索(CUP)
国际域名缩写:.cu
时区:UTC-5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政治体制:renmindaibiaodahuizhidu
人类发展指数:0.815(第44名)-极高(2014年)
国鸟:古巴咬鹃
国花:姜花
历史沿革:
史前时代
古巴岛上居住着瓜纳哈达贝伊人、西博内人、泰伊诺人和太平洋原始部落土著印第安人,据史学家考证,泰伊诺人是南美印第安人阿劳科人的后代,来自委内瑞拉西北岸,从奥里诺科河流域进入加勒比地区的小安德列斯群岛。后迁到古巴岛上生活,他们具有较高的文明,已经掌握制陶术和农耕,属新石器文化时期。
瓜纳哈达贝伊人属贝壳文化时期,过着穴居的生活,以捕鱼为生。西博内人属于前泰伊诺文化,已会制作粗糙石器和简陋陶器。
殖民时代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时到过古巴岛。 1511年,西班牙征服者迭戈·贝拉斯克斯·德奎利亚尔率领300人的远征队占领古巴,先后建立圣地亚哥、哈瓦那城,古巴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539年,西班牙在古巴设置总督府,从非洲引进了大量黑人从事种植园和采矿工作。西班牙在古巴建立稳固统治后,蔗糖业和烟草业也由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岛上发展起来,成为古巴经济的支柱产业。
英法等欧洲国家在加勒比海域兴起的海盗活动和欧洲国家的局部武装入侵,对西属古巴造成了严重威胁。1762年,英国占领古巴。1763年,《巴黎条约》签定,西班牙用佛罗里达的大部分领土换回了古巴。
独立时代
19世纪以后,由于欧美市场的蔗糖需求增加,刺激了古巴蔗糖业的快速发展,1840年超过英属西印度群岛产量总和;1860年产量突破5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3,古巴成为世界上最大产糖国,被称为“世界糖碗”,奠定了古巴以蔗糖出口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
随着蔗糖、烟草和咖啡贸易的繁荣,殖民地古巴人口大量增加,社会快速发展。启蒙运动思想随着与欧洲的贸易进入古巴,古巴社会对西班牙殖民当局统治不满,由此产生了独立思想的萌芽。古巴土生白人精英受到美国独立和玻利瓦尔独立运动的强烈影响,而黑人群体则在海地独立中看到了希望。
在西班牙残酷殖民统治下,黑人奴隶与种植园主、土生白人和半岛人,以及古巴人和西班牙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导致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反抗种植园主的奴役和压迫,黑人奴隶举行了无数次起义和暴动,其中著名的是1795年M.莫拉勒斯领导的起义。在18世纪,土生白人也不断开展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
19世纪中期起,古巴人开始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要求独立,古巴人民掀起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如1812年J.A.阿庞特领导的起义,1827~1830年的“黑鹰团”起义等,他们提出废除奴隶制度、争取独立自由的口号,由于土生白人种植园主对独立运动不予支持,美国暗中阻挠拉美大陆革命力量对古巴的援助,古巴初期的独立运动在西班牙统治者残酷镇压下遭到了失败。英国依然通过经济贸易手段对古巴保持影响 ,北美新兴强权—美国对古巴的干涉力度越发加大,在美国和古巴白人精英中都出现了让美国兼并古巴的 “兼并主义”的最早呼声。
西班牙丧失拉美大陆殖民地以后,加强对古巴的奴役和控制,古巴人民对西班牙残暴统治的仇恨与日俱增,1868年10月10日,卡洛斯•曼努埃尔•德•塞斯佩德斯在马埃斯特腊山区亚拉村举行武装起义,并发表独立宣言(即《亚拉号召书》),次年4月建立战时共和国,自任总统。1869年4月宣布成立独立共和国,此后西班牙增兵,并推行分化政策,制造分裂,起义军反复受挫,被迫在1878年2月签订《桑洪条约》,十年战争结束。但以安东尼奥·马塞奥为首的起义军革命派不承认该条约,发表巴拉瓜抗议书,号召人民继续斗争。1879~1880年,部分起义军继续坚持打击西班牙殖民统治当局的斗争,史称“小战争“。
1895年1月,流亡美国的革命领导人何塞·马蒂号召民众起义,2月各地响应,4月马蒂率领起义军在古巴东部登陆,队伍扩大,但不久马蒂在战斗中中弹牺牲,9月革命政府成立,1898年初,起义军已经占领三分之二的国土。 1897年11月,西班牙被迫同意古巴自治。
美国占领
19世纪末,美国开始加入争夺殖民地行列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日薄西山的西班牙。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和所拥有的较大的殖民地-古巴成为首选目标。随着美国资本向国外扩张,触角伸入古巴全境,逐渐垄断甘蔗种植与制糖业。1893年古巴生产的蔗糖被运往美国销售,占据90%。美国在古巴抢占土地,修筑铁路,雇佣工人,大肆进行资本扩张。
1898年,缅因号事件成为美西战争的daohuosuo。4月22日,麦金莱宣布封锁圣地亚哥港和古巴北部海岸。4月24日,西班牙宣布对美作战。次日,美国国会宣布向西班牙开战,在熟悉地形的古巴起义者的帮助下,美军很快取得了海陆两边战斗的胜利。12月10日美国和西班牙政府在巴黎举行和谈,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殖民统治,承认古巴独立。 美国占领当局以美国方式改造古巴社会,并解散了古巴起义者武装部队,试图使古巴名正言顺并入美国,但最后遭到失败。
1901年,古巴新宪法被迫接受“普拉特修正案”,允许美保留干预古巴内政的权利。1902年5月20日,美扶植成立“古巴共和国”,托马斯·埃斯特拉达·帕尔马就任总统,美国占领军撤出古巴。1903年2月,关塔那摩和翁达湾租借给美国作为海军基地。
美西战争中,由美国人扶持的古巴独立军1906年,古巴爆发反埃斯特拉达·帕尔马政府起义,美国趁机对古巴实行第二次军事占领,建立军政府,直接控制古巴达3年,其后三届总统米格尔·马里亚诺·戈麦斯·阿里亚斯(1909年~1913年)、奥雷利奥·马里奥·加西亚·梅诺卡尔(1913年~1921年)和阿尔弗雷多·萨亚斯·阿方索(1921年~1925年)实际上都是美国的代理人,美国资本在古巴经济中逐步占据支配地位。
1933年8月爆发的反美、反独裁斗争,推翻了马查多·伊·莫拉莱斯政权。1933年~1940年,拉蒙·格劳·圣马丁先后执政,而实权却操在亲美的陆军巴蒂斯塔·伊·萨尔迪瓦手中。1934年5月,迫于古巴人民的反抗,美古缔结新约,并于1935年废除了普拉特修正案,但美国实际上仍保持着对古巴的控制地位。古巴沦为美国的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
1940年7月,巴蒂斯塔当选总统,同年10月,国会通过一部比较进步的资产阶级宪法,1944~1952年初,格劳·圣马丁、卡洛斯·普里奥·索卡拉斯先后执政。20世纪30-40年代以后,美国垄断资本几乎控制了古巴的经济命脉。美国在古巴的全部投资约有12亿美元,这些资本操纵着糖业、炼油业、采矿业、电力、金融和铁路等经济要害部门。
1952年3月,美国扶植的巴蒂斯塔发动政变二次上台执政,上台后他立即解散议会,废除1940年以来具有进步意义的宪法,制定了“宪法条例”和反劳工法,禁止政党活动、群众集会、罢工,并与美国签订《军事互助条约》。 巴蒂斯塔的政策使美国垄断资本掌握了古巴的经济命脉,而且对古巴的政治、军事、外交加以控制,美国学者把古巴岛称为“美国的第51州” 。美国对古巴的控制和压榨也使古巴国内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各地不断发生反对巴蒂斯塔的罢工和武装起义。
革命胜利后
1953年7月2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一批进步青年武装攻打蒙卡达兵营,失败后被捕入狱,1955年流亡墨西哥。1956年12月,卡斯特罗率领81名起义战士乘“格拉玛号”游艇返古,在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游击战,并与城市中的“7·26运动”组织取得联系。1958年失败的城市起义使得城市“7·26运动”组织损失惨重,而卡斯特罗游击队则击退了多次围剿,从而成了革命中的核心力量。
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巴蒂斯塔逃亡圣多明各。5月17日,古巴颁布《第一部土地改革法》,废除大庄园制度,共征收本国和美国大庄园主的土地约217万多公顷,并且对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的子公司古巴电报公司、糖厂等企业实行国有化,这损害了美国资本家在古巴的利益。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使美国垄断资本失去了在古巴生存的土壤,使古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1960年3月4日,“勒库布尔号事件”爆发,使古巴放弃了中立态度,对苏联“一边倒”。两国于1960年5月8日发表了《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古美关系恶化后,1960年7月6日,美国正式宣布对古巴进行经济制裁。8月,美国随即宣布对古巴实行全面禁运。美国宣布对古巴实行全部贸易禁运后,苏联与古巴签订《1962年贸易议定书》,同意向古巴提供贷款、援助粮食。
1961年4月,古巴在吉隆滩击败美国组织的雇佣军入侵(猪湾事件),随后,卡斯特罗宣布开始社会主义革命。随后,古巴在苏联的支持和指导下推行内政改革,古巴政府加强了组织建设、军队建设,进一步深化了经济改革。将七二六运动、人民社会党和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合并,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5月1日,卡斯特罗正式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9月,古巴成为拉丁美洲国家中首个不结盟运动成员。
1962年7月2日,古巴国防部长劳尔·卡斯特罗应苏联国防部邀请到访莫斯科,双方在莫斯科草拟了在古巴部署导弹的秘密协定,包括核设施的内容。秘密协定签署后,苏联开始实施代号为“阿纳德尔”的计划。随后,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宣布对古实行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