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缅甸联邦共和国-《史册》


    第(2/3)页

    1890年-1947年,掸邦、佤邦成为大英帝国的保护国。克钦邦、钦邦则为分开的行政区。1894年,薛福成在伦敦与英国签订《中英滇缅商务条款》。1897年,修改订约划定疆界及规定商务课税等条文。缅甸完全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省,由印度总督派员驻缅治理。1937年4月1日,《印度政府法》实行,缅甸脱离英属印度,成为大英帝国缅甸本部。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大日本帝国、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1942年昂山和奈温所领导的缅甸独立军引领日本占领缅甸。1943年8月1日,日本宣布给缅甸成立缅甸国,并帮助缅甸发展国家经济。1944年2月,昂山秘密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1945年3月27日,“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揭起武装抗日旗帜。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大英帝国重返缅甸。10月16日,原缅甸总督斯密士爵士(Sir Reginald Dorman-Smith)重返缅甸,实施军事管治。11月,临时政府正式产生,以昂山为副总理。后来“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分裂,临时政府亦因此而夭折。

    1946年8月,蓝斯将军(General Sir Robert Rance)出任总督。第二次临时政府成立,昂山为缅甸总理。1947年,众掸邦、克钦邦、钦邦及缅甸本部于掸邦境内彬龙(也译为班弄)小镇上,签署《彬龙协议》,协议之目的为,联合上缅甸、掸邦、克钦邦、钦邦等,联合向英国争取独立。7月19日,昂山将军及六位阁员被暗杀。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国六十多年的殖民统治,正式宣布成立缅甸联邦共和国,苏瑞泰为首任缅甸总统。

    民主化历程

    1948年-1958年,以吴努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为缅甸联邦的执政党。1958年-1960年,奈温将军强迫吴努让其成立“看守政府”。1960年-1962年,吴努的缅甸联邦党(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洁派改名)在1960年缅甸大选获胜而执政。

    1962年-1974年,奈温夺取政权并废除联邦宪法,成立“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排除民选制度,开始军人独裁统治。1964年5月废止50元及100元大钞。1967年6月缅甸排华杀掠事件。1974年-1988年,奈温颁布新宪法,承认若开邦、钦邦、克钦邦、克伦邦、卡耶/克伦尼邦、孟邦、掸邦为行政单位。同时奈温褪去军人形象,自任“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zhu席”,“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缅甸联邦”改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确立一党专政,实行缅甸式社会主义。

    1988年8888minzhuyundong之后,奈温退居第二线,由苏貌将军接班,成立“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坚持一党专政,而失势的原执政党“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更名为“缅甸民族团结党”。1989年6月18日,缅甸联邦军政府将“缅甸”的英文写法“Burma”改为“Myanmar”。1992年,丹瑞将军取代苏貌将军全面接掌军政大权,继续一党专政。1997年,丹瑞将军改“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为“缅甸联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继续一党专政。同年,苏貌将军病逝,奈温的影响力减退。2002年,奈温在软禁中去世。

    2005年11月7日,因战略思维,缅甸政府宣布首都由仰光迁都至内比都。2007年8月中旬,仰光爆发2007年缅甸反军政府示威,是缅甸二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抗议游行,参加人数大约数十万人。游行本为抗议油价高涨,后转为要求民主的反政府示威游行,至9月26日军人政府开始镇压,致数人死亡。2008年2月9日,军人政府宣布将在五月举办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并在2010年举行民主选举来成立新政府。2008年5月3日,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袭击仰光等人口稠密城市,造成至少13万人死亡。 2010年10月21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颁布法令,正式启用新宪法确定的新国旗和新国徽,但是国歌不变。并且把国名由缅甸联邦改为缅甸联邦共和国。

    2010年11月7日,缅甸依据新宪法举行20年来的首次多党制全国议会大选,这是缅甸七点民主路线图的第五步,也是实现从军政府向民选政府转型的一次重要选举,共有37个政党的3000多名候选人和82名独立候选人参选。大选选举出联邦和省、邦各级议会代表,联邦议会由上院民族院(224席)和下院人民院(440席)组成,然后计划再选举出总统、副总统,组成新政府。其后,军人政府向新政府移交国家权力。 由于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未能参选,所以这次选举在国内外备受批评,被指普遍存在舞弊行为。根据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选举结果,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其当选议员约占全部当选议员的76.4%,其中人民院占79.7%,民族院占76.8%,在人民院、民族院分别获得259席与129席成为第一大党。

    2011年3月30日,登盛成为缅甸总统,丹瑞退位。2012年4月1日: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发布公告,在45个议会议席补选中,全国民主联盟最终获得了43席(联邦议会人民院37席、民族院4席共计41席,地方议会2席),全国民主联盟zhu席昂山素季当选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员。

    2011年,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宣布将权力移交新政府。

    2011年1月31日,缅甸联邦议会(人民院和民族院)在首都内比都举行首次会议,分别选举了新议长。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员吴瑞曼在人民院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人民院议长,wenhuabu长吴钦昂敏在民族院第一次会议上当选民族院议长。各省邦议会也选举产生了各自的议长。

    2011年2月4日,缅甸国会选出吴登盛为缅甸总统。为缅甸guojiayuanshou兼政府首脑。

    2011年3月30日,缅甸军人政府zuigaolingdaoren丹瑞和副zhu席貌埃退位,下令解散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军人政府),将政权移交新政府。

    2011年4月4日,缅甸官方正式宣布,统治国家将近20年的强人丹瑞已卸下军事领导人的职位。

    2011年10月27日宣布,正式解除对Facebook、Twitter、BBC、Youtube等网站的封锁,象征缅甸进入网络自由时代。

    2011年3月24日21时55分,缅甸东北部发生地震规模6.9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2012年4月1日,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发布公告,在45个议会议席补选中,全国民主联盟最终获得了43席(联邦议会人民院37席、民族院4席共计41席,地方议会2席),缅甸全国民主联盟zhu席昂山素季当选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员。

    2012年5月,缅甸成立了以总统吴登盛为zhu席的缅甸联邦和平中央委员会和以副总统赛茂康为zhu席的缅甸联邦和平工作委员会,以期推动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和谈进程,争取实现国家的永久和平。

    2012年8月20日,缅甸政府信息部在其官网宣布,即日起开始废除对所有缅甸当地出版部门的审查制度。

    2013年5月2日,缅甸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证实,总统登盛已经正式辞去该党zhu席职务,现任联邦议会人民院议长吴瑞曼接任巩发党zhu席。

    2013年7月25日,缅甸联邦议会通过决议组成一个由109名议员参加的缅甸联邦议会宪法评估联合委员会,以便对2008年全民公决通过的缅甸宪法进行必要的修改。

    2013年11月15日,缅甸总统府网站报道,缅甸当天释放了69名政治犯,鉴于人道主义和给其参与建设国家机会的考虑,总统依法大赦这批政治犯。政治犯审查委员会正在继续审查工作,以便在2013年年底前释放全部政治犯。

    2015年11月8日,缅甸举行25年来首次大选。经过计票,由昂山素季所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全民盟)取得执政权,结束军政府长达54年统治,以及巩发党5年的执政。其后全民盟及军方依照宪法组成政府,昂山出任国务资政。

    2018年3月28日,温敏在缅甸联邦议会选举中赢得选票超过半数将当选总统。

    2021年2月1日,缅甸国防军发动军事政变。昂山素季等人遭缅甸军方扣押,多地出现通信中断。 缅甸国家电视台一度宣布因技术原因中止播送,其后恢复并播送关于缅甸军政府宣布为期1年国家紧急状态的新闻。缅甸军方宣称拘捕昂山素季等人的行动是要回应关于2020年缅甸议会选举中涉及选举舞弊的指控。12月6日,她被内比都泽布迪瑞法院裁定“煽动罪”和“违反防疫规定”罪名成立,判处4年监禁,后被国家管理委员会zhu席兼总理敏昂莱减为2年。

    2022年2月28日,缅甸国防军司令部发布公告,宣布将停火期限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

    当地时间2022年7月31日,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并决定再次延长紧急状态六个月,至2023年1月31日结束。根据缅甸宪法,这也是国家管理委员会最后一次延长紧急状态。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缅泰、缅老国境线长分别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缅甸西部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655公里 。缅甸的形状就像一块钻石,从南到北长约209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925公里。缅甸南端的维多利亚角处于北纬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缅中边界线居于北纬28度,缅甸大部分地区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缅甸最西部的孟都处于东经92度线附近,东端的缅老界河湄公河在东经101度线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东经96度线上,缅甸的标准时间就以东经96度为准。

    地形

    缅甸面积约67.8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西、东为山脉环绕。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5881米,为全国最高峰。 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气候

    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国土的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小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处于亚热带。环绕缅甸东、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挡了冬季亚洲大陆寒冷空气的南下,而南部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可畅通无阻。缅甸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灾害较少。

    缅甸全年气温变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20℃-25℃;最热月(4、5月间)的平均气温为25℃-30℃。各地气温年较差也不大。缅甸雨量丰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风盛行的6、7、8三个月,其次为5月、9、10月,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达4000毫米以上,中部为雨影区,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缅甸的干燥地带。5-10月各地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于受季风的影响,缅甸全年可分为热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凉季(11月至次年2月)。

    水文

    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钦敦江、萨尔温江和锡唐河等。其中伊洛瓦底江发源于中国西藏林芝地区,向南流经缅甸中部地区,最后注入安达曼海。缅甸大部分人口生活在伊洛瓦底江流域,为缅甸最重要的河流。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资 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钨、锌、铝、锑、锰、金、银等,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缅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2019财年缅甸出口矿产品14.7亿美元。石油和天然气在内陆及沿海均有较大蕴藏量。截至2013年6月,探明煤储量逾4.9亿吨,探明大陆架石油储量达22.73亿桶,天然气8.1万亿立方英尺,共有陆地及近海油气区块77个。水利资源丰富,伊洛瓦底江、钦敦江、萨尔温江、锡唐江四大水系纵贯南北,水利资源占东盟国家水利资源总量的40%,但由于缺少水利设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石油是缅甸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战前,石油是缅甸最大的矿业,最高年产量约100万吨。石油分布于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兰约、敏布、帕兰永、约达亚、丹岱、毕道彬、仁安马、英道、延别鸟(兰里岛)以及实兑南部诸岛。1960后,又陆续在阿亚多、棉昂、卑谬、瑞卑达、曼、力班多等地发现石油。80年代末,缅甸实行开放政策,政府先后与韩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的9家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分别在莫塔马添麻烦在陆架、毛淡棉、若开谷地以及钦敦江一带勘探石油及天然气,取得可喜的成绩。

    缅甸的金、银、铜、铅、锌、锡、钨、锰等有色金属分布很广,从克钦邦北部一起到德林达依南部的麻力温才有分布,其中:

    金分布于克钦邦马科、夏都塞,实皆省班毛附近及掸邦孟密、葛鲁一带。

    银铅共生矿分布于克钦邦东南部和恩梅开江沿岸,掸邦波顿,曼德勒省勃力、皎栖,克伦邦高鲁都、迪恰亚,德林达依省的土瓦等地。

    锡钨混合矿分布于掸邦东枝,克耶邦莫契,克伦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达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带。

    锌和锰分布于掸邦南部。

    锑分布于掸邦西北部、北部和东部、克耶邦、克伦邦一带。

    掸邦波顿(包得温)是一个多种金属矿区,有金、银、赤铜、铅、锌和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该矿区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战时矿井遭到破坏,1951年才得以恢复。

    克耶邦的莫契矿主要产锡钨,其规模虽不如波顿,但钨的产量居全国之首,战前该矿生产了5500多吨锡和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一半产于土瓦和墨吉。

    铁分布于恩梅开江上游、掸邦西北部、曼德勒东部。1961年6月,缅甸石油和矿物勘探公司与德国柏兰格育公司在东枝附近的彬柏地区经勘探发现了一座储量为6300万吨的铁矿,该铁矿含铁量为53%。

    煤缅甸煤的资源不太丰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掸邦南渡、葛鲁、克钦邦一些地区、曼德勒以东地区、若开邦实兑以及德林达依的墨吉一带,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发现了储量为1.28亿吨的煤矿。

    缅甸是世界上著名宝石和玉石产地。宝石的主要产地为抹谷,盛产红宝石、蓝宝石。1989年,在掸邦南渡的丙弄村发现新的宝石产地,缅甸政府把丙弄周围地区划为国家专营的宝石产区。玉石矿分布在克钦邦北部地区,主要产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钻石主要产于孟密镇区的景朵村附近地区。

    森林资源

    缅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1994年缅甸森林(包括43%的郁闭林和30%的疏林)总面积为3 442万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1%,森林覆盖率约为52.3%。

    缅甸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发现有1347种高大的乔木树种、741种小乔木、1696种灌木、96种竹类植物,36种藤本植物和841种花卉植物。在2088种乔木树种中,已有85种应用于多种用途的木材生产。

    2010年森林覆盖率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脉是柚木的主要产区。缅甸林业种类有2300种,其中乔木1200余种,世界60%的柚木储量和国际市场上75%的柚木均产自缅甸。缅甸还盛产檀木、灌木、鸡翅、铁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种硬木和名贵硬木,硬木潜在年产量约130万吨。此外,缅甸还有丰富的竹类和藤木资源。竹类品种97种,竹林面积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开、缅中地区。藤木32种,年产量约7600万根,主要分布在克钦、掸邦,有水藤、红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水力资源

    缅甸国内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国。其中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均发源于中国。伊洛瓦底江为缅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缓,从北向南依次流经克钦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个省份,最后从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长2,200公里,总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为13,600立方米/秒。萨尔温江为缅甸第二大河,由云南潞西出境进入缅甸,在缅境内1,660公里,流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经过掸邦、克耶邦、克伦邦和孟邦,最后由莫塔马湾归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双版纳进入缅甸,主要流经缅甸掸邦与老挝、泰国的边境线。

    缅甸利用水力发电潜力很大。据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勘测,缅甸蕴藏水力的装机容量为1800万千瓦。

    海洋资源

    缅甸海岸线漫长,内陆湖泊众多,渔业资源丰富,因受资金、技术、捕捞、加工、养殖水平等条件限制,对外合作开发潜力大。缅甸海岸线长2832公里,专属经济区48.6万平方公里,适宜捕捞海域22.5万平方公里,平均年捕捞量105万吨。

    行政区划

    区划

    缅甸全国分为7个省、7个邦和2个中央直辖市。7个省分别为:仰光、曼德勒、勃固、马圭、实皆、伊洛瓦底、德林达依;7个邦分别为掸邦、克钦邦、克耶邦、孟邦、克伦邦、钦邦、若开邦;两个直辖市为内比都和仰光。2005年11月,行政首都由仰光迁到内比都,南距仰光390公里,北距古都曼德勒320公里,属缅甸中部地区。  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区,邦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地,联邦区是首都内比都。

    2022年4月30日,缅甸发布公告,对行政区划做出重大调整,将之前全国的75个县重新划分为121个县,增设46个县区。

    主要城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