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伊拉克共和国-《史册》


    第(3/3)页

    军事

    概况

    2003年5月,美国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后,宣布解散伊拉克前政府军。同年6月,美国开始着手组建新的伊拉克安全部队。这支由国民卫队、警察部队、反恐部队、海岸警卫队和空军部队组成的伊拉克新军从成立之初即被美国寄予厚望。但在2004年的费卢杰战役中,伊拉克新军首次亮相并配合美军作战。

    伊拉克军队普遍只有轻型装备,在对付包括路边炸弹和自杀式炸弹等各类袭击时常常损失严重。其使用的武器要么来自萨达姆时期,要么来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一些东欧国家捐赠的俄制武器。尽管美军也向伊拉克军队提供了一些新装备,但其总体上,武器装备匮乏落后、作战经验欠缺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

    在美国的帮助下,伊拉克安全部队已经从一支自由涣散、毫无战斗力的军队逐渐成长为一支职业军事力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伊拉克军队在包括情报、空中支援、医疗以及后勤等方面十分依赖美军,有时甚至到了离开美军都不知该如何行动的地步。

    军种

    伊拉克军队以陆军为主,还有小规模的海军和空军,主要任务是打击非法武装和恐怖袭击活动。伊拉克警察部队以执行打击恐怖袭击活动任务为主,但以后将逐渐转向维持地方治安、调查侦破刑事案件等方面。

    军力

    新组建的伊拉克安全部队包括军队和警察,分别隶属国防部和内政部,至2007年底共有约57万人(军队21万人,警察36万人)。

    交通

    公路

    伊拉克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网遍布全国,总长5.96万千米,多数建于1991年之前,无收费公路。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公路遭受严重破坏,战后多数得到修复,但一些路段路况较差。公路可通往土耳其、叙利亚、约旦及科威特等国。2018年1月,《伊拉克重建与投资》提出公路项目5个,其中4个是原有公路的修复。当前伊拉克跨省公路尚不能形成路网,线路较为单一。

    铁路

    伊拉克国内铁路总长2272千米,包括三条主干线:巴格达-基尔库克-埃尔比勒线、巴格达-摩苏尔-土耳其线和巴格达-乌姆盖茨尔线。大部分铁路为单线铁路,铁路标准轨距为1435mm。伊拉克无高铁线路,当前铁路设计时速为160千米/小时至250千米/小时,但实际运营速度不足100千米/小时。

    历经连年的战乱、国际制裁以及美伊战争,伊拉克火车线路大部分被损毁,加之年久失修以及人为造成的破坏,伊拉克轨道交通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相形见绌。尽管伊拉克的轨道交通在2009年底已基本恢复,但安全难以保障、沿线站点不健全、延误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轨道交通的发展。

    拟建中的法奥港将带动伊拉克全国铁路联网工程,目前,从巴格达至巴士拉的客运线路已开通;巴格达至费卢杰以及什叶派圣城萨马拉的每周一次的列车也得以恢复。伊拉克还计划修建通往叙利亚、约旦、科威特和伊朗等4国的跨境铁路。2018年1月,《伊拉克重建与投资》提出铁路、有轨电车、地铁项目12个。目前伊拉克政府重点推进的有巴格达轻轨、巴士拉轻轨、纳杰夫至卡尔巴拉的“圣城铁路”等项目。此外,伊拉克还规划有贯穿南北的“干渠”铁路,连接巴士拉与伊朗沙拉姆贾的铁路线等项目。

    空运

    巴格达、巴士拉、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纳杰夫、纳西里耶有国际机场,哈迪塞、基尔库克有相对较小的民用机场。2003年,受战争影响,伊拉克航空业陷于瘫痪。2004年开始恢复部分国际航班,目前巴格达有飞往迪拜、安曼、开罗、伊斯坦布尔、阿布扎比、多哈、法兰克福、巴库、莫斯科等城市的国际航线。伊拉克航空公司已于2015年开通巴格达、巴士拉与广州、北京间的直航航线。

    水运

    伊拉克水运航道5279千米。主要有底格里斯河(1899千米)、幼发拉底河(2815千米)和夏台阿拉伯河(565千米)及人工运河(萨达姆河)等部分水道。伊拉克港口主要包括乌姆盖茨尔港(Umm Qasr)、祖拜尔港(Khawr az Zubayr)、巴士拉港(Al Basrah)等。港口设备老化,运力不足,成为制约伊拉克战后重建及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2018年1月,《伊拉克重建与投资》提出港口项目2个。拟建中的法奥港,由欧洲公司设计,规划规模超过70个泊位,建成后将集石油、集装箱、散货、仓储等一体,成为第一大港口。相关配套工程包括公路及铁路,总预算在百亿美元左右。2020年,韩国大宇公司与伊交通部签署法奥港一期工程合同。

    社会

    人民生活

    由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收入增长,伊拉克在城乡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医疗系统,人民生活也有较大幅度提高。海湾战争后,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伊拉克战争后,由于经济重建进展较为缓慢、安全局势恶化,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仍相当缓慢。有2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每天2美元)以下,供电能力只有需求的一半,还有20%的地方未通自来水。人口预期平均寿命74.9岁,其中男性平均寿命72.6岁,女性平均寿命77.2岁。

    媒体

    【主要报纸】伊拉克主要报刊有《国会报》《晨报》《视野报》《日报》《新闻报》《中东报》和《东方报》等。

    【通讯社】伊拉克国家通讯社(NINA)创建于1959年,曾经是萨达姆政权的喉舌,2003年萨达姆统治结束后继续运营,但受到一些民间通讯社的竞争。

    【电台和电视台】伊拉克共有16座中波广播电台,一座调频广播电台。伊拉克共和国广播电台影响最大,分两套节目用阿、英语播出。伊拉克共有13个电视台,主要包括:伊拉克频道台(AL-Iraqiya)、东方台(Al-Sharqiya)、巴格达台(Al-Baghdadia)等。

    伊拉克当地媒体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参与国际抗疫合作总体持正面态度,伊民间对中国企业参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抱有期待,对中国援伊抗疫物资予以积极评价。

    教育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伊拉克灿烂的文化。如今,伊拉克境内古迹遍布,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亚、尼尼微、亚述等均是伊拉克著名的古城。位于巴格达西南90千米的幼发拉底河右岸的巴比伦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盛传的“空中花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更是其辉煌文化的缩影,早在公元8世纪至13世纪,巴格达就成为西亚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文人学士荟萃之地。

    大学有巴格达、巴士拉、摩苏尔等大学。海湾战争后,伊拉克教育经费不足,师资严重匮乏,同时,由于人民生活困难,伊拉克适龄儿童和青年(6-23岁)人学率大幅下降,教育严重滑坡。15岁以上拥有读写能力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8.5%。

    实施6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为98%,但中等和高等院校入学率仅为45%和15%。成人识字率为79.7%。全国共有20所大学和44所专科院校。

    医疗

    据有关资料统计,伊拉克药品主要依赖进口。同时,伊拉克境内已有高达75%的医生、药剂师和护士移居国外。据伊拉克医生联合会统计,在伊拉克拥有15-20年以上从业资格的注册专业医师中,如今有60%-70%的人已离开,而专家级的资深医师离开的比例高达80%。另外,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医疗设备缺乏、医务人员人手不足,伊拉克境内的诊所和医院通常大多只能为病人实施简单的救治。总体来看,伊拉克的医疗水平有待提高,应急、抢救能力弱,大病救治能力差。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全国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3.4%,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481美元;2018年,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70.5岁。伊拉克主要传染性疾病有乙肝、细菌性腹泻、伤寒、流感等。2018年,伊拉克(不含库尔德自治区)共有医院380所,健康中心1620所。

    为帮助伊拉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3月7日至4月26日,中国红十字会向伊拉克派遣专家组,向伊拉克卫生部门传授防疫经验,并为在伊中资企业大型项目进行防疫宣讲。

    体育

    伊拉克最具实力的项目是举重、足球、拳击,也是伊拉克人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足球是伊拉克人民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伊拉克超级足球联赛(英语:Iraqi Premier League)是伊拉克的足球联赛中最高级别。联赛成立于1974年,有18队参与角逐。萨乌拉为夺冠次数最多的队伍,一共12次夺标。

    伊拉克国家足球队是中东国家伊拉克的足球代表队,它是由伊拉克足球协会负责管理。伊拉克的足球联赛开始于1962年,当时仅限于巴格达市内的球队参加,名为“巴格达超级联赛”。由于各地战乱不断,为参赛球队安全起见,2003—2007联赛的参赛球队被分为四个区分别进行比赛,2007-2008赛季分为三个区。之后为两个分区。伊拉克战争期间,许多比赛暂停,推迟或取消。如2003—2004赛季未能决出冠军,2004—2005赛季只进行单循环赛。2008—2009赛季参赛队伍28只,2009—2010赛季参赛队伍36只。

    2014年世界杯外围赛首轮分组赛,伊拉克力压约旦及中国,以小组首名出线次轮分组赛。但是10强赛伊拉克队在2012年11月教练济科辞职后成绩再度下滑,在多哈以0-1败给日本后,提早一轮比赛宣告出局。

    外交

    对外政策

    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奉行积极务实的外交政策,重视发展同大国关系,特别是同美、英的关系;寻求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为国内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争取国际社会为伊拉克战后重建提供帮助。21世纪初,伊拉克已与近80个国家恢复或建立了外交关系,并恢复了在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联合国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地区和国际组织内的活动。2010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取消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对伊拉克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弹和民用核活动领域的制裁,结束“石油换食品”计划。2012年3月,阿盟首脑会议在伊举行。5月,举办伊朗核问题六国对话会。2013年6月,安理会解除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对伊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伊美关系

    伊拉克同美国在1967年中东战争后断交。两伊战争中两国关系有较大发展,1984年复交。海湾战争爆发后,1991年2月伊拉克宣布与美国断交。1992年美、伊围绕执行安理会决议等问题多次发生对抗;美国一再声称要用武力迫使伊拉克执行决议。克林顿上台后,伊拉克表示愿同美国对话,美国强调伊拉克必须全面执行安理会决议,并坚持对伊拉克保持国际制裁。

    2011年8月3日,伊拉克副总理鲁什·努里·沙维斯宣布,伊拉克各派经过讨论后决定同意美军在2011年年底期满后继续在伊驻扎,但条件是美军只承担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的任务。10月11日,伊拉克方面同意驻伊美军2011年年底期满后留5000人,用于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但不享有豁免权。美军此前曾把享有司法豁免权作为留守的条件之一。按照协定美军应在年底前全部撤出伊拉克,美国2011年年初以来一再向伊拉克政府施压,敦促伊主动要求美军逾期驻留。10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将在2011年年底前全部撤离伊拉克。从而结束这场持续近9年的战争。美军撤离后,美伊两国关系将成为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双边关系,两国将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稳固、长期的伙伴关系。

    伊中关系

    1958年8月25日中国同伊拉克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后,中国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中止了与伊的经贸、军事往来。海湾战争后,中国根据安理会“石油换食品”(Oil-for-Food)计划与伊拉克进行了一些经贸交往。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中伊双边关系受到影响。战后,中伊关系实现平稳过渡和发展。2004年7月,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10月,两国互派大使。2014年12月,中国驻埃尔比勒总领事馆开馆。

    2003年10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伊拉克重建捐助国会议上,中国宣布为伊拉克重建提供2500万美元人道主义援助。2014年9月,中国向伊拉克提供6000万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

    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zhuxi、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领导机构成员贾拉勒·塔拉巴尼(2003年8月)、临时管理委员会轮值zhuxi欧鲁姆(2004年3月)、临时政府副总统沙维斯(2005年1月)、总统塔拉巴尼(2007年6月)、总理马利基(2011年7月)、外交部长贾法里(2015年6月)、总理阿巴迪(2015年12月)等先后访华。2015年12月伊拉克总理阿巴迪访华期间,两国发表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2年,中伊双边贸易额达175.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13%。2013年1至9月,双边贸易额为181.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48.1亿美元,进口133.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3.3%、32.7%和47.6%。中国从伊进口原油1755.7万吨,同比增长58.3%。

    2017年,伊拉克是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6%。中国从伊进口原油3682万吨,同比增长1.7%。

    2023年2月,伊拉克中央银行日前公布最新改善外汇储备措施,其中包括允许以人民币直接结算该国对华贸易。

    伊拉克央行22日发表声明说,以人民币直接结算对华贸易将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通过该国银行在中国的银行开设的人民币账户增加人民币储备;二是通过伊央行在摩根大通和新加坡星展银行的账户增加该国银行美元储备,用于兑换人民币。

    伊拉克政府经济顾问穆迪尔·萨利赫对媒体表示,这将是伊拉克首次允许以人民币结算来自中国的进口贸易,此前该国对华贸易一直以美元结算。

    伊拉克国家最高审计委员会官员阿马尔·易卜拉希米告诉新华社记者,此次伊央行公布的措施表明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地位日益重要,这些措施将使伊中贸易往来更加便利。

    中国是伊拉克最大贸易伙伴,伊拉克是中国在阿拉伯国家中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伊俄关系

    伊拉克与苏联于1944年建交。1972年两国签订友好条约,一度关系密切。苏联反对伊拉克侵吞科威特。苏联解体后,伊拉克承认独联体11个成员国、波罗的海3国和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独立。俄罗斯支持一切迫使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决议的措施,并赞同美国等在伊拉克南部设“禁飞区”。

    伊阿关系

    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与绝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良好,同海湾国家关系密切。海湾战争后,阿拉伯国家不同 程度地反对伊拉克侵略。海湾阿拉伯国家和埃及、叙利亚、摩洛哥派兵参加多国部队或为多国部队提供方便。战后多数阿拉伯国家停止同伊拉克的官方往来,并要求伊拉克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但主张维护伊拉克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2023年当地时间6月4日,伊拉克总统拉希德在巴格达总统府会见到访的叙利亚外长梅克达德,双方就强化伊拉克和叙利亚两国间现有关系、地区和国际层面的共同问题举行会谈。

    伊伊关系

    两伊战争停火后,伊拉克和伊朗仍处于敌对状态。海湾危机发生后 ,伊拉克于1990年8月正式宣布从伊朗领土撤回军队,10月两国复交。但由于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让伊朗保管的飞机以及战俘问题未获解决,加之伊拉克指责伊朗支持其南部什叶派musilin的反政府武装活动,两伊关系终未得到妥善解决。伊拉克战争以后,大量流亡伊朗的伊拉克反对派回国,并且在伊拉克重建中起重要作用,两伊关系全面改善。

    旅游

    古迹

    巴比伦古城

    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的巴比伦古城(意为“神之门”)是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的都城。汉谟拉比国王统治时期(公元前1792年-1750年),巴比伦文明达到鼎盛。世界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在这个时期问世的。举世闻名的“空中花园”诞生在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562年)时期。花园采用立体叠园法修建,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管。整个花园有镶嵌着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

    阿舒尔神宫

    城西和城南有一系列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3座宫殿遗址。亚述帝国的王宫位于摩苏尔东南的尼姆鲁德,那里有亚述王后和公主们的陵墓。尼尼微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东岸、与摩苏尔隔河相对,是亚述人的第三座都城。公元前705年成为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古城遗址由卡荣朱克和奈比尤尼斯两个古丘组成,周围有12公里的城墙围绕,城内有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1年-705年)的王宫。考古还发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楔形文字泥板。

    阿斯卡里清真寺

    阿斯卡里清真寺位于底格里斯河东岸萨玛拉城内,寺内有伊玛姆阿里·阿斯卡里父子的陵墓,墓上的穹顶由7.2万块金板砌就。两座镏金尖塔各高36米,光彩夺目。南部宗教城市卡尔巴拉旧城内的侯赛因清真寺内建有遇害伊马姆侯赛因的陵墓,墓上有许多镶嵌宝石的金饰物。清真寺镀金穹顶和3个高耸入云的宣礼尖塔,远望极为壮观。

    名人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英籍伊拉克人建筑师设计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她是世界上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获得者。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硕士学位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尤尼斯·马赫穆德

    出生于1983年2月3日,2002年3月第一次入选国家队,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夺得第四名。2006年,出战多哈亚运会,尤尼斯射入三球并带领球队夺得了亚军。2006年,尤尼斯夺得了亚洲年度最佳青年球员的称号。

    尤尼斯在2007年亚洲杯中大放光芒,他一共打进四球。并带领伊拉克国家足球队历史性打入决赛。决赛中,尤尼斯射入唯一的入球助伊拉克以1-0击败对手,首夺冠军。

    艾哈迈德·拉迪

    伊拉克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射手之一,代表国家队出场73次打进42球。拉迪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足球天赋,当选1987年亚洲足球先生,但是由于伊拉克国内局势,他的职业生涯受到很大影响。不过,在一些欧洲媒体看来,拉迪依然是上世纪亚洲最佳球员之一。

    穆尼尔·巴希尔

    穆尼尔·巴希尔Munir Bashir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音乐家之一。幼童时被当时伊拉克著名音乐家沙里夫·穆黑·丁·海达尔·塔尔甘Sharif Muhyi Din Haydar Targan (1892 – 1967)收为入室弟子,21岁时他毕业于巴格达著名的Académie des Beaux-Arts 。在随后的十几年间他一直以他手中的Oud乌德琴向美索不达平原的人民传送传统而美妙的阿拉伯音乐,同时也在民间收集了许多音乐素材,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3年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他整理出一套Oud乌德琴的标准弹奏及指法技巧与乐谱。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他不断地发表作品,据有关方面统计上传的专辑就有十多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