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五章 良渚古国有多牛?-《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在三代之前,华夏大地实际上是一种万邦林立的状态。

    要明白,实际上被推翻的,不是“中原起源论”的说法,并不是说将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从中原地区,改到了江浙地区。

    而是整个“单中心起源论”都被推翻了。

    原来在三代之前,具体来说是在新石器晚期的时候,华夏是没有一个强大的文化有中心地位的。

    当时的华夏大地,是多元并立的。

    北边有龙山文化,中间有仰韶文化,东边有大汶口文化,南边有良渚文化。

    这些遍地开花的文化,在不断的碰撞,交流,融合之后,才诞生了后来灿烂的华夏文明。

    “是啊!”

    孔建文感慨的点点头:“华夏新石器时代晚期制玉技术的发达和玉文化的发展在各区域的考古学文化中均有体现,如何通过横向比较来突出良渚玉器的特殊价值需要重点考虑。”

    “从技术层面上,手工业达到的专门化程度,体现在良渚纹饰的统一性、玉器形制的规整性上,这些与同时的红山文化、后来的后石家河、齐家、陕北等区域文化有所区别。”

    “特别是良渚阶段几乎已经看不到因料制器所造成的同类别玉器材质、体量、形态等方面的多样性,也看不到不同手工业群体背后制作工序和技术的差别。”

    “这种玉器成品的“标准化”,体现的是对玉料资源的掌控和分配能力,对技术和概念的精准传递,也是社会组织和分工所达到的水平。”

    李教授点点头,认可的说道:“从玉器的功能上讲,其他文化没有像良渚、特别是良渚遗址这样,表现出对墓葬内玉器摆放使用的强烈而明确的制度性。”

    “通过用玉制度来表现社会身份,包括等级、性别甚至地域上的差别,这是良渚社会所特有的、发挥最为极致的一个特点。”

    “这反映出玉器在建立、维持和体现早期复杂社会秩序中的功能,这一功能是在其他华夏新石器文化没有能够充分体现的价值。”

    他们两人的对话交流,引发了车厢内所有考古工作者们的注意。

    李教授和孔建文的话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

    后来夏商周时期的玉礼器文化。

    比如最为知名的六器,即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章、玉璜。

    最早将其作为社会身份、等级、权利,以及礼仪用器的,便是良渚文明。

    而这六器,在华夏文明的历史上,有多重要?
    第(2/3)页